近兩年, 《中國好聲音》、《我是歌手》等音樂節目的火爆,再度引燃了選秀熱潮,其制作、營銷模式也廣受關注。筆者曾參與制作《全能星戰》,現就燈光設計與實施進行回顧與小結。2013年下半年,江蘇衛視堅持“幸福”理念,加大創新創優力度,傾全臺之力打造了大型明星競賽音樂真人秀節目《全能星戰》。《全能星戰》賽制為:8位歌手分別與8位音樂制作人合作,挑戰6種不同的音樂類型,進行11場比賽,最終獲勝的歌手成為全能明星。節目錄制現場分為A區和B區,A區為真人秀區,B區為演唱區。A區的真人秀區有8位歌手,B區的8位制作人給每位演唱的歌手作出評價,給自己的歌手拉票。比賽結果由現場的500名大眾評審打分決定。經過3個月的緊張錄制,《全能星戰》登上熒屏,呈現在全國電視觀眾面前。
1 A區燈光設計
歌手上場之前和賽后的全部真人秀環節在A區(現場和效果圖分別見圖1、圖2)進行,歌手候場、休息等待和投票聊天都在這個區域,每輪唱歌結束后的聊天與談話是串聯起整個節目的最大看點。A區舞美在功能設計上由訪談區及“燈光隧道”兩部分組成。訪談區的燈光設計以基礎照明為主,分為站區面光、坐區面光和投票面光。在此基礎上,加入作為環境光的LED染色燈,渲染舞美布景——半圓造型的水晶簾。總體上,分成暖色的紅色調和冷色的藍色調兩種氛圍,以區別歌手唱歌中和唱歌結束以后返回寶座區。
圖1 A區現場圖圖2 A區效果圖“燈光隧道”是承接演播A區與B區的重要呈現手段。舞美制作以27道框形RGB-LED燈箱做同心旋轉排列呈現,通過燈光控制臺整體控制實現漸變效果(見圖3)。A區在面光設計上使用8臺電腦切割燈,通過調整CTO及CMY設定色溫和顏色,色溫要求為4 800 K,照度要求500 lx(燈光設計圖見圖3,設備清單見表1)。
圖3 制作中的“燈光隧道”
表1 A區設備清單
1.1 面光
投票環節引入了“星戰轉椅”概念,由電腦根據選手現場得分高低排列座椅排序,8張座椅隨著觀眾的投票移動到相應位置,直觀體現出明星排位。移動座椅由江蘇衛視自主設計研發生產,經過長時間反復實驗成功,滿足節目需要。電腦切割燈通過編程滿足綜藝真人秀區域的照明,面光要求滿足座椅移動區域的照明。
1.2 逆光
A區每個座椅上方用圖案燈作為歌手的逆光,通過嚴格控制切割光區,做到逆光光斑邊緣干凈,沒有雜散光影響其他座位。兩臺切割燈散焦后作為側逆光,滿足歌手走動時的逆光需求。每張座椅背后的地面上,朝向椅背平行放置LED染色燈。該燈具在打分投票環節隨音效閃爍,頂機位拍攝時效果明顯(圖4)。
圖4 A區燈光設計圖
1.3 PK環節的光效
進行到PK環節時,兩位歌手中分數低者將面臨淘汰,此環節的投票光效設計特別,以營造出懸念。椅子的行動軌跡不同于普通打分的橫向移動,改為縱向移動。打分進行中,兩位PK歌手的面光由白色并依次明暗變化,頭頂的白色逆光交替閃爍;其余歌手的面光為深藍色。當最終分數出現時,分數高的歌手面光為淺藍色,分數低的歌手面光為白色,之后整體光效恢復至常態。
2 B區燈光設計
B區是該節目主演區,承擔了節目表演、觀眾打分等重要環節(效果圖見圖5)。在舞臺功能分區上,包括主舞臺、樂隊區、制作人區、專業觀眾評審區。在燈光設計上,考慮與舞美結構的契合,以線條化的結構為主,暗合舞美整體的直線條透視關系。在舞臺最后方使用144臺光束燈組成的矩陣墻,通過顏色、線條、律動變換出不同的場景給歌曲加分、為歌手添彩,為節目呈現提供了豐富的背景效果(見圖6)。燈光設計以渲染歌曲氛圍為主,在滿足電視拍攝的基本面部照明前提下,最大程度地構建畫面色彩結構、營造意境。歌唱節目基本以歌手定點走位為主,面光設計簡單干凈,在特定節目上敢于使用色光作為面光,在營造氛圍效果上突出主體,讓觀眾更能融入歌曲中。
圖5 B區效果圖
圖6 B區光束燈矩陣墻2.1 面光
B區的面光分為主持人口播面光、制作人面光、歌手表演面光,以及樂隊、伴唱面光(見圖7)。面光燈具選用能精確的控制光區和光比的成像切割電腦燈。主持人口播面光照度480lx,色溫4800K,制作人面光照度480lx,色溫4800 K。用12臺成像燈做舞臺基礎面光,每臺燈切割成矩形形狀,單燈照度300lx,疊加平鋪舞臺。對光時以每個燈的光心為準,依次銜接,直到舞臺上照度均勻。演唱時,歌手面光根據不同的歌曲內容不排除使用色光,表現復古感。8臺圖案燈作為上下場門弦樂隊、民樂隊、伴唱以及指揮的基礎光;同時,樂池地面放置LED條形燈為坐姿樂手補光,在演唱表演中,這些區域多以色光為主,突出主體歌手(見圖8)。在觀眾區面光布置上,考慮舞美結構,使用36臺LED搖頭染色燈構成一個三角形的矩陣,鋪滿3個觀眾席區域。
圖7 面光燈運用
圖8 樂隊區域燈光2.2 側光
考慮電視錄像特性,舞臺上有6臺切割電腦燈作為側光使用,補充舞臺上的照度,使人物面部更加立體,加強舞臺空間縱深感。
2.3 頂光
依據頂部舞美形狀,在兩片翅膀形狀的流星雨空隙中,加裝10臺圖案燈,作為整個舞臺的主要頂光,對歌手的定位塑造起到關鍵作用,突出主體情緒,強調畫面空間感(見圖9)。
圖9 頂光的運用
2.4 追光
為了突出造型及光比共使用4臺追光燈,包括兩臺逆追光燈、兩臺面追光燈。根據舞臺的特性,4臺追光燈呈對角線分布,沒有完全正對舞臺。這樣略帶側方向的追光分布使得追光的投射造型感強烈(見圖10)。兩臺面追光燈加LEE Filters色紙253柔光片、209灰片、206 1/4 C.T.O色溫片,照度400 lx、色溫4 800 K。兩臺逆追光加色紙253柔光片、210灰片、223 1/8 C.T.O色溫片,照度48 lx,色溫5200 K。濾片的使用要靈活機動,根據節目呈現調度選擇不同的組合,如較為激烈的搖滾類適宜使用較硬的光質,有時也運用光位變化使用單側方向制造雕刻類的效果。
圖10 追光的運用
2.5 效果光
在舞美兩邊空隙處,架設光束燈墻,每邊燈墻由8×9臺燈組成(見圖11)。燈墻的使用在最大程度上豐富了整個舞美造型,極具空間感,燈墻排列組合變化極多,或組成陣列,或拼接圖案,或營造色彩空間,或是提供情緒遐想,為每首歌曲創造出最有特點的畫面。在舞臺正后方三角形大門打開后,設計了密集型的矩陣燈墻,可編程變化圖案和顏色,在每次開門后的歌手出場的形式中起到關鍵作用,對畫面沖擊感強,視覺效果突出。
圖11 效果光的運用
2.6 大屏幕和LED像素燈條(流星雨)
舞美大量采用線條構成的發散形及三角形造型,這些線條及造型由LED像素燈條(流星雨)及LED大屏幕設備組成(見圖12)。按照慣例,燈光部門承擔了這些元素的控制任務,這使舞臺視覺元素的呈現更加統一完整。三角形大屏和現場所有LED燈帶都由燈光臺統一控制,畫面變得更加豐富飽滿。使用了GREEN HIPPO視頻服務器來提供視頻素材服務,它與MA控制臺的界面親和,使得這項工作變得簡單而高效。在強大的媒體服務器中可以選擇素材、疊加素材以及對素材多次編輯。
圖12 大屏幕和LED像素燈條
2.7 煙霧機
舞美選用了大量的線條勾勒的處理方式,留下了較多的空間給燈光表現,在燈光的處理上對光束的空間構成就有較高的要求。如此煙霧機的選擇至關重要。技術人員總是擔心煙霧會對畫面清晰度產生影響,在不停地尋找一種合適的煙霧設備,能提供均勻持久的煙霧,加強燈光在空間的表現力。我們先后試過三種國內外的設備,最終選定了一家國內廠家生產的設備,使用效果不錯(見圖13)。B區使用清單(見表2)。
圖13 煙霧機的運用表2 《全能星戰》B區燈光設備清單
上一篇: 音樂與舞臺燈光互聯系統的原理及設計
下一篇: 舞臺機械設備設計基本點